中共廣州市委黨史文獻(xiàn)研究室
廣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廣州市地方志館
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,秦平嶺南,設(shè)桂林、象郡、南海三郡。南海尉任囂在此筑番禺城(俗稱任囂城),為廣州信史記載的建城之始,到2021年已有2235年。秦末漢初,趙佗在嶺南建南越國,定都番禺(今廣州),奠定廣州在嶺南的中心城市地位。漢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平定南越國,把嶺南三郡拆為九郡,設(shè)立交阯刺史部。漢成帝綏和元年(公元前8年)交阯部改為交州。三國時期,番禺屬東吳管轄。吳黃武五年(226年),孫權(quán)為便于統(tǒng)治嶺南,決定交廣分治。陳大震《南海志》記載:“割南海、蒼梧、郁林三郡,立為廣州。”廣州之名由此而來,但未成定制,一年左右又并入交州。吳永安七年(264年),復(fù)置廣州,始成定制。州治番禺,下轄南海、蒼梧、郁林、高涼四郡。兩晉南北朝時期,廣州郡縣多寡不一,但轄境逐步縮小。隋開皇九年(589年)改置廣州總管府,仁壽元年(601年)改稱番州,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改為南??ぁL莆涞滤哪辏?21年)廢南??ぃ瑥?fù)置廣州,武德七年(624年)設(shè)廣州都督府,天寶元年(742年)復(fù)改南海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復(fù)改廣州都督府。后梁貞明三年(917年),劉巖稱帝廣州,史稱南漢。南漢乾亨元年(917年)廣州易名興王府。宋開寶四年(971年)滅南漢,復(fù)稱廣州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置廣州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設(shè)廣州府。民國初期,撤廣州府,廣州地區(qū)屬粵海道;1921年2月15日,建廣州市,曾于1945年、1947年先后兩次設(shè)為國民政府行政院院轄市。1949年10月14日,廣州解放,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。1950年,改為中南軍政委員會領(lǐng)導(dǎo)。1954年,劃歸廣東省領(lǐng)導(dǎo),為省轄市。